第二十章
实践之王
我和阿文在老家附近的工业区逛了一圈也没看见啥好的工作,要么不要临时工,要么工资又低工时又长,狗都不干;其实我的要求很低,只要能一小时14块往上然后不要干超过十个小时就行,结果竟然没一个厂子达到这个的。大学生不愧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不光是资本家抠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们大多都是傻卵,竟然真有抢着做狗都不干的工作的,属实是笑掉大牙了,反正我没有这么蠢。后来,经过一个亲戚介绍,总算听说镇里面一个厂招一小时15块一天干10个小时的临时工,我觉得这在临时工里面也算中上水平了——如果他现在给我一小时20块然后每天十个小时,每周可以休息一天而且加班有额外工资的工作,我都懒得上学了,直接让我出社会算了。
于是天刚蒙蒙亮,我和阿文就到了厂门口,保安招呼着我们进去,到了一个小隔间里面,人事部的坐在办公桌电脑前疯狂打字输入信息,一群人排队等着输入信息后领工牌,领到工牌去车间里打个卡就等于开始正式上班了。排队的多是一些老头老太太,都这么老了不好好躺家里还出来跟年轻人抢工作,疑似有点欠图了——不过我这么想是很极端的,毕竟他们孩子估计还等着爆他们金币呢,令人感叹,这么老了依然孝顺着儿女,不禁使人热泪盈眶。队伍前方的人慢慢减少,轮到一个老太太了,人事部照例问她问题:“你身份证号是多少?”
“啥子……?”
“你的!那个……那个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昂!是多少!说一下您的身份证号!”
“不滋道啊……啥身份证号啊”
“婆婆你多大年纪咯?”
“七十咯”
“七十了还踏马过来打工啊!这是哪个煞笔中介介绍过来的!”
于是一个小伙子马上拿着喇叭对着人群喊到“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昂!六十五岁以上的和十七岁以下的都可以走了不收你们!六十五以上的和十七岁以下的都赶紧走吧!”
结果一大群人一哄而散,明明很长的队伍瞬间少了半截。可就算这样,速度还是慢吞吞的,有些来打工的人不识字也不记得自己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签个合同签到一半就要掏出手机掏出证件看一遍,跟唐氏差不多,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轮到我。
“多大了”
“十九”
“一天十小时,一小时十五块,至少要干两个星期,没有休息,请假扣钱,干不干?”
“干”
“来把这个合同签了,签完去那边领工牌”
就如同变魔术一般,那个人从怀里掏出一大页已经订好的纸,然后清点了一下递给我,拢共有六七页,每一页都密密麻麻的,一旁的工作人员马上提醒我说“不用认真读浪费时间了,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呢,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签字就成。”
我翻到最后一页一看,最下边两个空白处印着两行大字“用工方签字”,旁边印着“我已阅读并知悉相关条款”,于是我在旁边那栏签了字,补上了日期,这种感觉就跟上中学的时候玩限制级游戏或看黄色网站时蹦出来询问是否满十八岁的弹窗一样,看都不看就直接点“我保证我已满十八岁”。
刚签完放下笔,不远处就丢给我一个工牌,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和工号,告知我在哪个车间哪条线上工作——把工牌往兜里一放,我走出了隔间前往工作地点。
工牌是一种类似于圣遗物一样的东西,增加我的左派信用积分,有了它就相当于是工人阶级,非常棒工人阶级。一些左派虽然也会在放假的时候进厂拿工牌,但他们一来不缺钱二来进厂是要来搞什么调研什么融工,这就比我差远了;因为我又缺钱而且又是真的进厂赚钱的,这个就是真正工人阶级的姿态,那些进厂搞调研的左派无论是姿态上还是目的上都不如我,因为我更工人阶级,他们是要拿我当老师,融入到我之中,跟我打成一片的。
穿过各个车间几乎一模一样的庞大建筑(它们总是充满现代韵味的放大版单色调火柴盒),走过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水泥大道(我是指这些道路两旁总是种满了杂草的花坛和半开着的车间大门),一路上全是泥头车和搬货卸货的工人以及充满现代气息的机器轰鸣声,我在拥抱现代性,这带给我奇妙的感觉——蜜雪冰城柜台上充满节奏感的现代流行音乐还不够现代,工业区里倒山倾海般的齿轮转动的零件碰撞的史诗级别的轰鸣声才是现代流行音乐之父,是一切现代性的基础;在这样的音乐会和繁忙的人群中,初来乍到的人很容易迷路,直到变为繁忙的一份子……走了不知道多久,我终于走到了工作地点:第二车间。阿文在二车间四号线干活,我在二车间三号线,虽然隔了一条线,但实际上只是隔了条箱子和叉车堆起来的屏障,流水线的格局大抵是如此,越过几个纸箱子就是另一条线,但是工作时间并不允许聊天,虽然大家都会时不时聊天,组长们也会偶尔警告一下。
在车间后面排队打完卡,显示我的上工时间是上午七点,推算一下我应该是中午十一点半下班;然后下午一点上班,干到傍晚六点半下班,大概没有晚班,看样子还不错;于是我洗了个手戴上手套跑到线上,带我的是一个消瘦的老师傅,听说他就是组长。
我一直觉得,流水线上也有职位高低是相当好笑的事情,虽然生活中任何工作场所都有职位高低,但流水线是个中翘楚——就跟军队里面分军衔分职级分班排连营团旅师一样,流水线上分临时工/正式工/技术工,鄙视链是从右到左。至于官位,从下往上首先是组长,组长通常管六七个人,大都不超过十个人,组长工资没多大涨幅,而且照样要一直干活,我总觉得就是一个传声筒和小监工;而组长往上就是线长,管的就是一条线大概二十三十来人,线长的工资是涨了的,虽然也没涨到哪里去,但当了线长就用不着一直干活了;而线长上面就是车间主任和各部门经理了,这些人是临时工见不到的,反正我没见过几次,至于总经理和老总,那就更别提咯。
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这玩意写成调研报告发给佐伊69不是正好么,一想到这个我干劲十足,必须狠狠的撸起袖子加油干。